1.伸缩式护套材质
耐腐蚀性:根据测量介质的化学性质,选择具有相应耐腐蚀性的材质。例如,在强酸、强碱或含有腐蚀性化学物质的环境中,需要选用耐化学腐蚀的不锈钢、聚四氟乙烯等材质,以确保护套能够长期稳定工作,不被介质腐蚀损坏。
机械强度:要确保护套材质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,能够承受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受到的外力,如压力、拉力、振动等,防止护套变形、破裂或损坏,保证电极的安全和正常工作。
温度适应性:如果测量环境的温度较高或较低,需要考虑护套材质的耐温性能。一些特殊的橡胶或塑料材质可能在高温下变软、变形,而在低温下变脆、易裂,因此要根据实际温度范围选择合适的材质,以保证护套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都能保持良好的性能。
2.过程连接兼容性
连接方式:常见的连接方式有法兰连接、螺纹连接等。需要根据现场的管道或设备接口类型,选择与之匹配的连接方式,确保护套能够顺利安装并牢固连接,避免出现泄漏等问题。
尺寸规格:对于法兰连接的护套,要注意法兰的尺寸、标准以及密封面的型式等参数,使其与现场的法兰完*匹配;对于螺纹连接的护套,则要确认螺纹的规格、螺距等是否与电极和设备的接口一致,以保证良好的连接效果。
安装位置:考虑护套在工艺流程中的安装位置是否合适,是否便于操作和维护,同时要避免对其他设备或管道造成干扰或阻碍。此外,还要考虑安装位置处的振动情况,尽量选择振动较小的位置,以减少对电极测量的影响。
3.插入深度
测量准确性:插入深度直接影响电极在测量介质中的测量准确性。一般来说,电极需要插入到介质中适当的深度,以确保能够准确反映介质的pH值。插入过浅可能导致测量不准确,受到介质表面波动或局部浓度变化的影响;插入过深则可能会增加电极的响应时间,影响测量的及时性。
维护便利性:在满足测量要求的前提下,要考虑插入深度是否便于电极的维护和更换。如果插入深度过深,当电极需要维护或更换时,操作会比较复杂和困难,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工作量。
4.液接部位材质
密封性:液接部位的材质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,防止测量介质泄漏。泄漏不仅会导致测量误差,还可能对环境和设备造成危害。常用的密封材料有橡胶、聚四氟乙烯等,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密封性能,可以有效防止液体泄漏。
化学稳定性:由于液接部位直接接触测量介质,其材质应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,不被介质腐蚀或溶解,以确保长期稳定的使用。如果液接部位的材质与介质发生化学反应,可能会导致部件损坏、泄漏等问题。
耐磨性:在一些介质流动速度较快或有固体颗粒存在的情况下,液接部位可能会受到磨损。因此,需要选择具有较好耐磨性的材质,以延长护套的使用寿命。
5.过程密封材质
密封性能:过程密封材质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测量介质泄漏和外界杂质进入,因此需要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。优质的密封材质可以有效隔离测量介质和外部环境,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
耐温性:与伸缩式护套材质类似,过程密封材质也需要根据测量环境的温度选择合适的耐温等级。在高温环境下,密封材质应能够保持良好的弹性和密封性能,不软化、不老化;在低温环境下,则要保证密封材质的柔软性和密封效果。
耐化学性:密封材质应能耐受测量介质的化学腐蚀,不被介质溶解、溶胀或分解。如果密封材质与介质发生化学反应,会导致密封失效,影响护套的正常使用。
